邓蟾秋,字鹤年,江津县白沙镇人。抗战期间,曾以仗义疏财,热心赞助教育、社会公益事业,不遗余力地照顾、资助一大批入川避难的学者名流而名震川东、重庆,被人誉为“江津之孟尝君”!
邓蟾秋的父亲叫邓洪顺,因淘金渐有积蓄。适太平天国兴起,淮盐西运受阻,汀鄂皆淡食,清廷急调川盐济困。邓洪顺瞅准时机,于重庆开设“洪顺祥”盐号由自贡运盐东下,获利甚巨,遂成大富。
邓蟾秋乃洪顺五子,幼读私塾,及长,遵父命辍学经商,前往重庆经管“洪顺祥”盐号。继而创办“大有恒”钱庄、重庆火柴厂和玻璃厂,并在自贡创办“福川”盐号。
精通商贾之道,一战巨富
邓蟾秋经商多年,精明过人,尤对经营之道深为谙练,与友言:“商贾之道,勿躁动,勿失机,乃无往而不利也。”而邓蟾秋比其他人棋高一着,也恰在于他能瞅准时机,铤而涉险。
民国十二1923年,川战爆发,巴蜀大地,让刘湘刘文辉两位大军阀搅得炮火连天,尸骨遍野。川盐无法东运入楚,盐商竞相抛售,一时间盐价暴跌,过去买一担盐的钱,竟能买到二三十担!众盐商血本亏尽,苦不堪言。惟邓蟾秋独具胆识,料定战乱难以持久,遂急筹巨金相机购入百余船,囤积于菜园坝江边,盐船麇集,黑压压绵延数里。邓蟾秋此举惊动山城,都以为他神经出了问题。孰料不久战事果然停息,交通复畅,邓蟾秋一声令下,百舸齐发,浩浩荡荡直出夔门,将川盐火速运往湘楚销售。仅此一项,便使邓蟾秋成为重庆巨富。
为人正派,不畏世俗,皈依佛门
邓蟾秋虽深居闹市,腰缠万贯,仍是不喝酒,不吸烟,不嫖不赌,为人正派,在商界信誉日著,被选为重庆盐帮代表、重庆盐业公会常务理事。
民国十五1926年,刘文辉驻军重庆,军部秘书长唐隶之乃一贪婪之徒,常派人登门请重庆富商陪他搓麻将,借机“敲竹杠”。富商们也都知趣,明明唐隶之“放炮”,也不敢胡他的牌,明输暗送讨他的喜欢。一次,邓蟾秋也接到邀请,他托故未去。此后,唐隶之便寻机报复。一次摊派军饷,邓蟾秋本巳在盐业公会出了一份,唐隶之却将他列入劣绅,另派他一笔巨款。遭拒绝后,唐隶之竟派军部手枪连将蟾秋抓去投入大牢,强逼他出款。邓蟾秋遭此打击,意冷心灰,遂带两名跟随赴北平闲住,并看破红尘皈依佛教,拜长安寺长老能海大法师为师,焚香祷祝,禅房打座,以寻求精神解脱。
觉醒时代,爱国救民
“九·一八”一声炮响,又将他惊回三界之中。邓蟾秋带着一份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侵略满蒙的计划回到四川,自费印刷五千份,广为散发,以唤醒民众爱国之心。
邓蟾秋一生巨富,但钱财多用于社会公益事业。他曾言道:“集财非难,散财实难,集而不散,用而不当,非道也;遗之子孙,资之作恶,尤非道也。”
民国十五年,他向重庆基督教青年会捐银洋两万元,修建图书馆,题名为“蟾秋图书馆”。又与邓燮康创办江津救济院,设“石泉义仓”,赈济穷困灾民……
陈独秀曾说:“一个人聚财不难,疏财实难,像蟾秋翁百万家财,就以十五万赠聚奎,五万办图书馆,设义仓、济困厄、修桥铺路,无不慷慨解囊,其余分赠子侄亲友及乡中贫寒有为之士作留学费用,自己仅留五万度晚年,古往今来,实属罕见。”
何为渝商?何为榜样?我想邓蟾秋便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人!